藏族传统美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特性,是重实践、重创作,轻理论研究、轻记述。尤其在藏族宗教文化中,极度重视树立高僧大德与供养人的传记功德形象,而不够重视宗教艺术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艺术家业绩的记述与传播。把艺术家创作作品当成是一种修行、一种义务、一种奉献。而艺术家个人,也很少有考虑创作作品是为了个人的名声流芳百世,是为能取得多么大的荣誉,或能得到多少经济利益,普遍在自己的作品上不留名。
——《藏传绘画“齐乌岗巴画派”的艺术风格特点及其历史定义》
唐代836年 药师净土图 大英博物馆藏
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一幅斯坦因收集的敦煌绢画。
该绘画属敦煌绢绘中,留存于世的超大型作品之一。对研究吐蕃时期敦煌绘画的发展上,是极其重要的作品。
整幅画面共分三层:
第一层,为药师如来随带二胁侍和众多眷属坐于上部中央,统辖整个画面。
第二层,为中央黄色长方形题记的两侧是普贤和文殊菩萨。
第三层,为画面底部;中央是千手千眼观音,左边伴有观音变身之一的如意轮观音,右边残缺。
藏文和汉文对照的题记
在药师佛下方中央最显赫部位,有吐蕃和汉文对照的题记。
汉文题记是从左到右竖写的,共九行,内容与吐蕃文重复。
汉文题记:
建造毕 丙辰岁九月癸卯朔十五日丁巳 □共登觉路 □□□法界苍生同 以此功德奉为先亡□考 空羂索一躯 千眼一躯如意轮一躯不 一铺文殊普贤会一铺千手 敬画药师如来法席
藏文题记译为:
龙年……僧人白央为身体康健和作回向功德利益所有众生,而创作下列组画……
题记中的僧人白央,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位有文献可考的吐蕃时代的藏族画师。
热贡艺术-唐卡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热贡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西合道: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在藏语中,唐卡画师被正式称为“ 拉日巴”,意思是“绘制神佛的人”。
还有一种传统称谓叫“拉索”,意思是“从事神像制作工艺的人”。
历史上,早期唐卡画师以僧人为主,师徒相授,许多高僧不但是受人崇敬的佛学大师,还是技艺精湛的绘画高手。
在他们眼中,唐卡的绘制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宗教修行,从而形成西藏社会的一个特殊的行业体系。
来源:娘本唐卡艺术展 国家博物馆2014年
绘制唐卡的部分颜料:绿松石、红珊瑚、石青、石绿、橘红、石黄、鹿角粉、孔雀石、金箔等。
唐卡艺术,作为藏文史料记载的正式出现,在五世达赖著《释迦佛像记·水晶宝镜》一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
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了一幅白拉姆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长时期的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像时,作为装藏放在神像里了。
这里没有涉及绘画的材质、形制和“唐卡”这一词汇,即使记录属实也不能称为唐卡,而只能被客观地称为“可移动的神像绘画”。
若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唐卡作品,松赞干布作为吐蕃王朝的立国之君,则是最早的唐卡画师。
11世纪 绿度母唐卡 美国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藏
根据学者对该唐卡画面中,度母左右两上角的阿底峡和仲顿巴的人物形象、风格、题记的内容与建寺年代等综合考证,猜测这幅作品很可能是公元1080 年前,噶当派僧人为纪念阿底峡和仲顿巴特地请印度画师绘制的唐卡,也极有可能是阿底峡大师直接请印度画师绘制完成后献给热振寺的。
阿底峡,是公元11 世纪印度最伟大的班智达,也是藏传佛教后弘期最早入藏传法的印度高僧。
据康·格桑益西著的《藏族美术史》中记载,阿底峡在藏弘法期间,曾用自己的鼻血画过两幅珍贵的唐卡,一幅头稍微倾斜的自画像和一幅大威德金刚像分别被保存在热振寺和聂塘寺。
13世纪 不空佛唐卡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13世纪 宝生佛唐卡
古天一 18年秋拍 缘起
西藏早期的佛教史与绘画史,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
很多杰出的高僧大德,既是绘画史上著名的大师,同时也具备宗教和艺术的知识,并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这一时期的高僧画师,不同于一般寺院的专职画僧,而是博学多能、精通五明的体现。
一般唐卡在绘制和装裱完成后,需进行复杂的开光仪式。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
在主尊所处位置的背面写上象征身、语、意的经文,有时高僧活佛会用金汁或朱砂按上手印。经过开光的唐卡不再是单纯绘画作品,而是符合宗教仪轨,可以作为具有灵性的可供膜拜之物。
宝生佛唐卡 背后经文题记
到15 世纪上半叶,僧人画师的比例已经大大降低了,画师主要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俗人画师。
1418-1436 年间,白居寺及吉祥多门塔,由著名的江孜法王饶丹·衮桑帕,在一世班禅大师克珠杰的赞助下创建。
意大利藏学家图齐,对吉祥多门塔内的壁画题记进行研究,可知当时参与修建的地方性画师群体,是以拉孜和乃宁俗人画师为主。
俗人画师群体的原因,是在寺庙大规模修建时,画师的需求量巨大,需要画师随工程移动且花费大量时间投入,早期的兼职型高僧画师远远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
吉祥多门塔内壁画
白居寺及吉祥多门塔
据文献记载,西藏出现的第一个本土画派,是齐乌冈巴画派,创始人是齐乌岗巴,产生于13 世纪。
在随后的历史时期中,各类大小画派的依次建立,最主要的是15 世纪中后期建立的勉唐派和钦则派、16 世纪建立的噶玛噶智派,以及17 世纪建立的勉萨派。
地域跨度十分广泛,包括西藏、青海、四川等藏区,以及蒙古、中原等地,时间上跨度整整600多年,而延续至今。
18世纪 二圣六庄严之法称论师唐卡(郎卡杰)
清代绿度母唐卡欣赏
顶级的 清 藏传、金线绿度母唐卡、大尺寸唐卡,佛像皮肤、衣物、纹饰等由各色细丝、大量金线绣制,开脸端庄,做工细致,身边围绕诸佛护法,工序复杂考究,色彩鲜明,金光褶褶,形象生动逼真,非常殊胜,保存完好,收藏供奉精品,尺寸:长2.93米,宽1.88米。心
古天一 19年春拍 缘起
18世纪 司徒班钦唐卡
古天一 19年秋拍 缘起
形成于明朝后期的格鲁派,在1642 年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
这一时期,也是卫藏特别是拉萨诸多寺院宫殿重修扩建的一个高潮期,前后藏优秀画师也开始从各地云集拉萨。
18世纪 五世达赖见蒙古王唐卡
古天一 15年春拍 缘起
此时前后藏、尼泊尔、汉地等,共66 位技艺高明的画家,被召集到布达拉宫,进行白宫壁画的绘制。
根据十世班禅画师的噶钦·洛桑彭措的著作中得知,其中的画师首领是一位僧人画师——藏巴·曲英嘉措。
17世纪 释迦牟尼画像 扎什伦布寺通瓦敦丹殿
藏巴·曲英嘉措,最初是扎什伦布寺的僧人。
受业于四世班禅喇嘛,后来成为四世班禅的宫廷画师。四世班禅扩建扎什伦布寺时,任命他负责设计制作壁画与塑像,因其才能服众,技艺出色,获大师称号。
随后,受五世达赖的赏识,担任布达拉宫等多处重要寺院的壁画和唐卡设计绘制,画才尽显,威望日重,被尊称为活佛。
曲英嘉措作为格鲁派僧人,全面系统继承了格鲁派推崇的勉拉顿珠的绘画传统,并自觉吸收了当时技法别开一面、深受汉地工笔画影响的嘎赤、青孜画风,包前孕后,创立了“新勉唐画派”。
17世纪 四世班禅唐卡 扎什伦布寺藏
藏文题记译为:曲英嘉措善巧绘制
当时,为五世达赖喇嘛讲授宗教度量体系的高僧画师素尔·曲映让追,对他的评价说:
如果曲英嘉措不当喇嘛,而像我们一样只是绘画,而不做任何其他事情,那么在艺术上,他肯定会像伟大的勉唐巴·绛央巴(勉拉顿珠之子)一样,无人能与之匹敌。
这里,曲映让追结合自身因其宗教导师的身份,使其无法将全部精力花在绘画创作上的经历,指出了僧人画师,作为佛教高僧与唐卡画师之间的矛盾:在西藏,真正的僧人很难成为完全的画师,尽管他们的绘画水平可能远在一般俗人职业画师之上。
清乾隆 纳纱绣白度母唐卡
古天一 19年秋拍 缘起
这种矛盾,在清代中央王朝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康熙时期宫中设立了“中正殿画佛处”,负责宫中藏传佛教事务,进行唐卡和佛画像的绘塑活动。
雍正时期承袭,于乾隆时期达到鼎盛。
中正殿画佛处,原是宫中专供皇帝使用的佛堂,内部供养许多“驻京喇嘛”。这些僧侣分为两种,一类是念经的喇嘛,另一类是参与绘塑活动的画佛喇嘛。
画佛喇嘛被指派工作后,白天在宫里参与绘塑活动,晚上才回寺院。这些喇嘛画师的详细情况难以查考,只是在作品上可偶然见到画佛喇嘛名字。
如释迎牟尼佛唐卡题记:中正殿画佛副达喇嘛扎克巴多尔济恭进供奉利益画像释迎牟尼佛。
18世纪 释迦牟尼唐卡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时期,指导宫廷佛堂兴建、佛像绘塑的是三世章嘉国师,他是清代著名佛学大师,精于绘画佛像。
统计故宫唐卡题记内容,大半唐卡是“钦命章嘉胡上克图认看供奉利益”。他本人也直接从事绘画,向宫廷进献大量作品。
如《威德吉祥天母》题记: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二十日,奉旨交章嘉胡土克图按照经文恭敬画像供奉威德吉祥天母、哩嘛第兽像护法、狮像护法、四时吉祥佛母、增福吉祥天母、五大长寿天母、十二永护法宗天母等全分妙德吉祥能成万事大利益诸像佛一轴。
18世纪 威德吉祥天母 故宫博物院藏
唐卡画师,几乎与藏传佛教的兴起同步出现;唐卡艺术,源远流长,有浓郁且独特的艺术风格。
热贡唐卡与噶玛嘎赤派唐卡,是当今最为耀眼的两大唐卡画派。
热贡艺术,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热贡唐卡,既吸收了汉地文化,又继承了藏传佛教及西藏唐卡艺术风格,经过不断地传承及变迁,形成了鲜明的时代及地域风格特征,内涵也变得更加包容与丰富。
在青藏等地寺院中,提起“热贡拉卜祖”(藏语)即热贡画家,人们都会知道有个西合道画师。
西合道(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自幼从师藏区唐卡画家尕藏。他对唐卡艺术执着追求,信念坚定,孜孜不倦,极有建树。
他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汲取百家之长,形成了色彩绚丽大方,画面构图精细复杂,线条绘画严谨细腻,唐卡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的作品。同时,他在弘扬、保护和宣传优秀的民间文化,畅通热贡艺术传承渠道等方面发挥了特殊贡献。
白度母
西合道唐卡作品
来源:《雪域丹青 匠心筑梦》展 中国美术馆
八马财
西合道唐卡作品
来源:《雪域丹青 匠心筑梦》展 中国美术馆
西合道: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参考:
阿旺晋美:《藏传绘画“齐乌岗巴画派”的艺术特点及其历史定义》,《中国民族博览》,2015年04期。
李健:《西藏唐卡艺人:职业行为变迁与多元平衡策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罗文华:《龙袍与袈裟》,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王家鹏:《故宫唐卡图典》,故宫出版社,2011年。
刘畅:《西藏唐卡画师历史源流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年05期。
赤培·巴桑次仁;杨力勇:《再议西藏唐卡的起源及“唐卡”一词的涵义》,《西藏艺术研究》,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