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是藏族绘画艺术中与壁画同等重要的绘画形制,是可以移动携带的神像。画师在唐卡上所描绘的神圣的佛之世界,虽经千百年岁月的洗礼,仍然能够保持色泽艳丽明亮。
这幅色彩光泽依然饱满的《热振寺女神》绿度母唐卡,收藏于美国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据综合考证制作于公元11世纪前后,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一幅唐卡作品。
很多人禁不住好奇,这些经历了上千年历史的唐卡,是如何做到不但不褪色反而越来越浓郁鲜亮的呢?这要归功于一种神秘特殊的颜料!
蓝铜矿 头青 五青
可研制“头青”的石青存世稀有,并不是所有石青都能出“头青”,顶级石青的矿源早已枯竭,晶莹绝世的幽蓝,成为石色中的“一枝独秀”!
孔雀石 头绿 五绿
石绿,研磨提取自孔雀石或绿松石。
朱砂矿石 紫朱 大红 朱磦
大红,从朱砂的原矿中提取,主要产区是湖南凤凰。
黄矿石 雄黄 雌黄 土黄
雄黄是一种具有油光的结晶体,橘黄色有微毒,质地软易碎,多为药用;雌黄,为正黄色,生在黄金石中,似云母般的晶体,具有大赤金的色彩;土黄,提取出雄黄和雌黄之后剩下的为土黄。石黄和雄黄主要产于康区,属矿物质类。
白色,主要有蛤粉、高岭土,锌白、钛白、锌钡白,以前主要用来自海里的砗磲(已被列为保护动物)。
赭石,优质赭石主要产自山西代县。
矿物颜料具有色彩鲜艳、质地洁净,可保持千年而不褪色的特点。这是由于这些矿物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下形成的,并具有较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用这些颜料所绘制的唐卡,其颜色能保持经久不变。
其实可以提取色彩的原料并没有完全被固定下来。从雄黄和雌黄中可以提出不同的黄来,如何搭配、最终会调出什么样的黄色全凭作画者自己的经验来掌控,其中的比例被作为“秘方”保存着,成为唐卡画师之间神秘的语言,代代相传。
神奇颜料制作方法大揭秘
唐卡的起源及发展,唐卡的发展历史
唐卡,藏语,是绘制宗教图像,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在藏传佛教任何一座寺院,佛堂僧舍,乃至许多信徒家中,都悬挂有唐卡。它是皈依佛门的标志,顶礼膜拜的对象。它的内容相当广泛,几乎包罗了佛门所有的佛、菩萨、护法神、教义、教法等等,还涉及到
一、取料
用于制作天然矿物质颜料的矿产资源如今已几近枯竭,非常难以获取。很多时候,许多原生矿石需要人工从深山老林甚至是无人区的山脉中进行开采,
二、提取、制作过程
(1)洗料
料取来后,第一步便是不停地洗料,同时也要择出不同颜色的矿石。在碎石被磨细的过程中,沙土也不断地被磨出来,并被水洗涮掉。
在最初的几遍洗料过程中,清水一倒进石臼便立刻变得浑浊如泥浆。逐渐地,水越来越清。开始时的5斤矿石,最终洗完磨完晒干后获得的矿物颜料往往只剩下不到1斤。
(2)磨料
接下来便进入了比较单一的劳动阶段——磨料,通过长时间的手工研磨,矿石逐渐被研磨得越来越细,从碎料最终被研磨成符合要求的矿物颜料水。这个过程一般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
研磨矿石原料是个技术活,不同的矿石需要用不同的力度细磨。在青藏高原上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谚语“病妇磨石青,壮汉磨石黄”,意思是说研磨石青的时候,必须要像得病的妇人一样缓慢而轻柔;而研磨石黄的时候,则需要壮汉的力量,奋力将石料砸碎。
(3)沉淀(色相分离)
这是整个颜料制作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沉淀的过程也是分离不同颜料的过程,制作颜料的师傅需要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根据颗粒的大小,通过传统的水飞法,密度越大的颗粒会越先沉底,分出不同的色阶。不同色阶间沉淀的时间也不同,将分出的不同的色阶放置自然阴干,即是颜色深浅不一的成品矿物色。
以石青、石绿为例,通过传统的水飞法,最后常分为五个色阶:头青、二青、三青、四青、五青,头绿、二绿、三绿、四绿、五绿。
这些颜料一旦落笔成画便永不褪色,画师们落下的每一笔都将成为唐卡画面上永远鲜艳着的色彩。即使画它的人已经不在了,可那些明亮的色彩还将继续带着画师的灵魂,永远活着!
天然矿物颜料套装共包括20支颜色,每一种颜色都经过了千淘万洗不断提纯后才获得;这个人过程犹如人生,只有经过千锤百炼后,我们才能收获一份真正的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