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一种艺术,因其杰出美丽,代表经典时尚而永远被人纪念。
也因其稀有独特。
历经岁月磨砺而成为至尊的象征,种非凡之物便是唐卡。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

唐卡从公元7世纪开始有文字记载,距今已有1300多 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盛衰、融合、传承后,从地域上形成了四大主流画派。
即:卫藏地区(西藏自治区)的勉唐画派,康巴地区的噶玛噶孜画派,安多地区(青海地区)的热贡画派和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的青直画派。
【早期唐卡】
从时间上,我们大致可把唐卡艺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7至9世纪,即造像之初期,也就是藏传佛教的滥觞期。
唐卡构图简练,多用青、黄、赤、白4种根本显色绘成。
人物造像几乎全裸,仅以梵绳、八宝为庄严,主尊画得较大,多直线。

第二个时期是12世纪左右,即藏传佛教的再兴时期。
西藏江孜地区形成了一种以印度健陀罗、尼泊尔、汉地和西藏本土艺术风格相互影响融合的地方艺术风格流派,即江孜画派。
其特点是造型比例适当,着重人物心理表现,突出个性特征的写实手法。
第三个时期是15至16世纪,即藏族佛教艺术的繁盛期。
宗教上层参与唐卡的创作活动,产生了“门者画派”、“门萨画派”和“嘎玛贡画派”。
第四个时期是18至19世纪,也就是唐卡绘画的鼎盛时期。
这时期的艺术风格主要受到汉地工笔重彩技法的影响。

它的发展前后共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 18世纪八邦寺高僧多倾觉和曲吉牛勤所创的“新嘎玛贡”画派为其代表。
这一画派学习汉族工笔画传统,重晕染、烘托、勾勒,艺术上已不满足原有的朴素、简洁风格,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所谓“二十四次明暗渲染”法来丰富画面效果。
西藏文艺:如何描述唐卡中的另一个神秘世界?
你曾经是否想过这个世界上还有除了地球之外的另一个神秘空间?在那里,世界是共享的,植物、动物、人类、神仙住在一个空间,只是没有碰面而已。 答案是肯定的—在西藏著名作家羽芊的《藏地罗生门》主人公妙莲眼中唐卡就是链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线索。 你知道吗?
第二阶段是19世纪初所形成的“汉风”时期。
“新嘎玛贡”画派在第一阶段华丽富贵的风格基础上,开始追求汉画设色雅致、清新的风格,形成了今天的唐卡艺术风格。
【热贡唐卡】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颇具广泛影响的流派,从十五世纪开始,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隆务河流域。

数百年来,这里有大批艺人从事民间佛教绘塑艺术。
从艺人员之众多,群体技艺之精妙,
都为其它藏区所少见,故被誉为“藏族画家之乡”。
而同仁地区在藏语中称为“热贡”,因此这一艺术便统称为“热贡艺术”。
勤劳的热贡艺人数百年来足迹遍及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等国内各地和印度、尼泊尔、泰国、蒙古等国,给这些地方留下了众多精美艺术品。
这门独具一格的古老藏族文化艺术,其作品造型准确生动,工笔精细绝美,色彩艳亮,富于装饰性。
其质朴的画风、匀净协调的设色、惟妙惟肖的神态刻画,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勤劳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
热贡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枝瑰丽的奇葩,
也是藏族不同地区之间,
藏汉民族文化之间交相辉映的产物。

2006年热贡艺术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尼泊尔唐卡新品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