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创作整理不易,喜欢的关注、点赞,不断更新中,感谢您的阅读。
“唐卡”藏语音译,泛指供奉在藏传佛教寺院内的各种佛画,内容以佛像,佛教故事为主,也有少数历来传说题材。唐卡画的风格独特,一般善于运用贵重的黄金,白银,与各种矿物色彩颜料为制,工艺精细而精美。唐卡源于印度唐代传入我国西藏,明初随着格鲁派的创立有了空前的发展,形成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并占有重要的地位。唐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质朴淳厚的地方特色,体现了各民族的绘画精华,使之更臻完善,又是中华民族优秀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枝奇葩 ,唐卡在佛教文化中更是独树一帜,是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珍品。

《绣像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唐卡》

局部
《绣像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唐卡》18世纪,内地,绢本,刺绣,通高66.5厘米,宽39.2厘米,画心纵32.7厘米,横22.1厘米。阿弥陀佛是佛教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称念其名号,死后即可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也称“接引佛”、“无量寿佛”,此幅唐卡所描绘的便是阿弥陀佛所居住的西方极乐净土。画面除运用大量的金色外,还以红色为主要搭配颜色,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画面正中阿弥陀佛,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双手捧钵。主尊上方安置宗喀巴及其两大弟子、护法神和菩萨。最上方深蓝色天空里,彩云缭绕,佛、菩萨、歌伎乐队驾于云端,仙乐声声,飞天飘舞。主尊左右两侧分别是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前方则是宝池莲花,池中莲花上跪着转生天国的信徒;林中各种奇鸟飞翔。画面下方为吉祥天母、六臂勇保护法、财宝大黑天和阎王。
此唐卡在本色缎上满绣极乐世界图,绣线设色退晕,采用平绣、散套针、钉线、缠针以及平金与穿金钱相结合的刺绣技法。图上纹样虽然细小繁复,却都绣制得精细清晰。

《无量光佛唐卡》

局部
《无量光佛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55厘米,宽93厘米,画心纵80厘米,横55厘米。无量光佛即无量寿佛,两尊同体而异名,经典中记此尊身如“百千亿夜摩天阎浮檀金之色”,且其身光明无量,普照十方世界。此幅唐卡无量光佛居中,现金色身,天冠菩萨装,为托瓶禅定之标准坐式,莲台下承须弥狮子座,其后衬绘楼阁佳木,繁花点缀其间。主尊周匝绘小无量光佛形象一百余尊,象征佛光无量,遍满虚空,尽一切处,形象地表现了经典中对无量光佛神格品质的诠释。整幅画面虽绝大部分空间绘制了佛像,但仍于尊像罅隙间描绘出青山隐隐、流水潺潺、空中飞鸟盘桓、林间走兽蹒跚的细节,使画面平添了无限生趣。

《绣像吉祥天母唐卡》

局部
《绣像吉祥天母唐卡》18世纪,内地,绢本,绣像,通高103厘米,宽69厘米,画心纵69厘米,横50厘米。吉祥天母又称吉祥天女,是西藏佛教万神殿中居于首位的女护法神。画面上的吉祥天母蓝色身,呈威猛相。头戴五骷髅冠,三目圆睁,呲口獠牙。身佩骷髅大璎珞,左手捧装满童血的嘎巴拉碗,右手挥舞着金刚杵,腰间别有拘鬼牌,骑三只眼睛的黄骡子,正跋涉于骷髅漂浮的血海之中,象征她闯过了天、地、海三界。她的整个身体被熊熊燃烧的火云萦绕。画面上方空界处有三尊佛像,中间是大威德金刚,左为密集金刚,右为上乐金刚;画面下方均为吉祥天母的属下诸神。
唐卡在本色缎上满绣吉祥天母像,设色丰富,全部采用退晕法加以表现,针法采用平绣、钉线、平金、斜缠针等,底部小草作绿、赭色着笔点染,绣像外缘饰红色金寿字织金缎。

《权衡三界观世音菩萨唐卡》

局部
《权衡三界观世音菩萨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10厘米,宽77厘米,画心纵66厘米,横45厘米。清宫旧藏。此尊观世音菩萨的藏文名为“权横三界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红色身,头戴宝冠,袒上身,右手持金刚绳,左手持钩,结跏趺坐于太阳莲花宝座上。上界为无量光和董必黑茹迦,下界是红面多闻天王。

《威德吉祥天母唐卡》

局部
《威德吉祥天母唐卡》18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151厘米,宽127厘米,画心纵96厘米,横64厘米。威德吉祥天母为三世章嘉国师按照经文所绘,吉祥天母位于画面中心,黑蓝色身体,呈忿怒相,火焰赤发,头戴五骷髅冠,啮牙卷舌,垂挂人头大璎珞,以蛇为胳腋。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托嘎巴拉碗。腰间有拘鬼牌,座下骡子挂病种口袋和一副骰子,驰于血海中。上界为格鲁派三大本尊神即大威德金刚、密集金刚和上乐金刚。周围是吉祥天母的伴神春、夏、秋、冬四季女神以及五大长寿天母和十二丹玛女神等。

《千臂观世音菩萨唐卡》

局部
《千臂观世音菩萨唐卡》18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137厘米,宽82厘米,画心纵75厘米,横49厘米。千臂观世音菩萨又称十一面观世音、千手千眼观世音,表现观世音的大慈大悲之心,以千手护持众生,以千眼观照人间。
白描-太难找啦,国宝级艺术唐卡线描之图谱,收藏!
观世音菩萨十一面,前方三面呈慈悲相,代表宝部;左方三面呈嗔怒相,代表金刚部;右方三面亦呈慈悲相,代表莲花部;后方一面(被置于前方三面之上)呈忿怒相,代表(摩羯)羯磨部;顶部一面为阿弥陀佛,呈寂静相,代表佛部。观世音胸前双手合十,身披璎珞,立于莲台上。胸前8个主臂以外,左右各具20手臂,再外是呈扇形密集排列的千眼千手。

《大轮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局部
《大轮手持金刚菩萨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27厘米,宽76厘米,画心纵66厘米,横44厘米。此为手持金刚菩萨唐卡组合之一。手持金刚菩萨亦名金刚手,据称乃释迦佛陀之秘密化身,有九种变身,是其宣说密法时所现之尊形,故也称秘密主。总体来说,手持金刚菩萨有寂静相与愤怒相两种,作为象征降伏意义的主尊,后期形象多以愤怒相为常见。手持金刚因教典传承互异而显相众多,此幅唐卡所绘主尊为大轮金刚手,是手持金刚菩萨最重要的显相之一。蓝色身,三面六臂,口中衔蛇,拥抱明妃左展立于莲台上,后倚火焰身光,倍显威猛。画幅左上方绘雍顿上师,右上为不动佛,下方中间绘护法神吉祥天女及嘎巴拉碗法器。

《上乐王佛唐卡》

局部
《上乐王佛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38厘米,宽83厘米,画心纵68厘米,横46.5厘米。此幅上乐王佛唐卡主尊居中,为蓝色双身四面十二臂之常见形象,拥抱明妃金刚亥母,右展立于莲台上。天空蔚蓝,正中祥云拥簇着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左为成就自在费鲁波,右为第二佛陀宗喀巴。下界绘三尊护法神祗,分别为四臂勇保护法居左,金刚瑜伽母居中,右为尸陀林主。画面着色淡雅,背景色调以青绿为主,与主尊的桔红色火焰身光对比强烈而不失和谐。画中还注重以颜色的渐变表现天界的空间变化及物象的立体感,并应用透视法描绘出山川的远近层次,绘画技法成熟多样。

《智行佛母唐卡》

局部
《智行佛母唐卡》17世纪,西藏,布本彩绘,通高75厘米,横78厘米,画心纵57厘米,横40厘米。据藏密说法,若按智行佛母仪轨修行,即能躲避祸害、延长寿命、增长智慧等。智行佛母为忿怒佛母,红色身,一面四臂。头戴骷髅冠,头发向上竖立,身挂人头大璎珞。四臂中上面双手持莲花弓箭,呈拉弓欲射状;下面一手持花箭,一手持金刚索。腰束虎皮裙,舞立姿,左腿独立,足下踏一人。上界正中为持嘎巴拉喜金刚,其下白色裸者为董必黑茹迦成就者,黄色身体者为费卢波成就者。下界左侧红色身体者为帝驽天母,中间是白色两臂作明佛母,右下方为红色增禄佛母。画心及外缘分别镶缀桔红色和黄色缠枝花纹织锦边,此为乾隆早期的唐卡。

《阿氐多等四尊者唐卡》

局部

局部
《阿氐多等四尊者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30厘米,宽78厘米,画心纵70厘米,横47.5厘米。西藏唐卡中常见四尊者绘于一幅的形式,即有四尊者分护一方佛法,四方共十六位之说。此幅唐卡中四尊者皆身着华丽的汉僧装束,坐踞胡椅或金刚垫中,身旁有一侍者或弟子相伴。左上双手结禅定印者为阿氐多尊者,右上双手持金耳环者为迦里迦尊者,身后侍者手中所持羽扇中描绘了众神聚会的场面,在方寸之地画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这种精美绝伦“画中画”的手法,显示了画家高超的技艺。左下右手作说法印、左手施禅定印者为跋陀罗尊者;右下双手结禅定印者为迦诺迦拔黎堕阇尊者。画中写实性的人物形象描绘得极为生动,背景的内容亦非常丰富,草木茂盛,鲜花吐艳,各种祥瑞动物息憩其间,带有浓郁的西藏唐卡风格特征。

《善趣手持金刚菩萨唐卡》

局部
《善趣手持金刚菩萨唐卡》18世纪,西藏,布本,设色,通高127厘米,宽76厘米,画心纵66厘米,横44厘米。此手持金刚菩萨藏文名为“善趣金刚手”,蓝色身,忿怒相,三眼圆睁,张口龇牙卷舌,火焰赤发,戴宝冠,周身以蛇为胳腋,腰束虎皮裙,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左展立姿,站在太阳莲花宝座上。上界为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下界为多闻天王。

《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

局部
《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18世纪,北京,布本设色,通高168厘米,宽93厘米,画心纵112厘米,宽64厘米。清宫旧藏。画面中乾隆皇帝头戴班智达帽(班智达即学者之意),身着僧衣,右手结说法印,左手持法轮,全跏趺坐在莲花托宝座上。上方示显以其修行本尊为主的三座坛城,第二层显现上师三世章嘉和诸佛弟子、菩萨,下部为17位护法。唐卡底部护法呈一字排列,左起为:六臂勇保护法、大黑天、不动金刚、白勇保护法、四臂勇保护法、红勇保护法、阎魔尊、吉祥天母;再下一排左起依序为:黄财宝护法、帝释天、广目天王、持国天王、尸陀林主、增长天王、多闻天王、大梵天、红财宝护法。
关注工笔小强,后续更新更多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