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拍出3.4亿天价,颜料用宝石还是贵金属?

  • 时间:5年前
  • 浏览:434次

精美的唐卡,纯净的意境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是什么?

唐卡(thang-ka)为藏文音译,是一类画在布幔、纸上的画,便于收藏,题材内容多以佛像和经变故事为主,用图符造型阐释深邃奥妙的佛教哲理,以达传播教化众生目的,被誉为“藏文化百科全书”。

唐卡所用颜料为矿物质金箔,有时镶嵌有珠宝等,色彩艳丽者保存几百年依然鲜艳如初。该种颜料与其他绘画颜料不同,需要画师自己磨制,磨制时间较长,绘制工序繁琐。

▼唐卡颜料为矿物质

一幅好的唐卡作品需要花费画师多年精力,譬如上画时,需用嘴润饰笔尖,以调整颜色浓度,其过程相当耗费工时。此种绘画技法让诸多绘画大师差异,由于绘制唐卡的颜料为矿物质颜料,含有大量汞,将对画师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绘制唐卡被大众认为是“用生命创作的艺术”。

每位唐卡画师的创作生命极其有限,所诞生的作品屈指可数。本次直播将为大家带来“黑唐凸金”画法创始人仁青才让与西藏昌都唐卡艺术传承人根秋江村等唐卡大师多幅作品。

仁青才让,出生于青海热贡,是青海热贡唐卡艺术传承人,独创技艺“黑唐凸金”画法,被誉为唐卡界的“黑金大师”。长达22年的唐卡创作经历。自幼时师从拉卜楞寺唐卡大师格西谢日鲁华学习绘画唐卡,绘画功底扎实。

其黑唐凸金技法采用黄金绘画,制作繁复,不但增加画师30%的工作量,还需要消耗大量黄金,受到众多唐卡收藏者的关注。曾于澳大利亚悉尼中国文化中心、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唐卡展,在国际上小有名气,作品“白文殊菩萨”被首都博物馆永久收藏。2017年仁青才让获得“大国非遗工匠”提名奖,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晓峰亲自为其颁奖。

史上最贵唐卡「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

2014年11月26日香港佳士拍卖中,在一场持续22分钟的激烈竞拍中,著名的15世纪「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以创纪录的3.45亿港元成交。

据后来透露,唐卡的买家是著名的中国收藏家刘益谦先生,他正在为他最近在上海开放的龙博物馆购买唐卡。 拍卖结束后,刘先生在电话中说:

我很自豪地把这件15世纪的唐卡重要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东西带回中国,它将在龙博物馆保存多年。

唐卡特点主要有哪些?唐卡特点的艺术体现

1、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 2、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 3、刺绣唐

▲335.3 x 213.4 cm.

不过此幅唐卡并非用舌尖作画,而是此御制刺绣唐卡,号称“国唐”。

永乐帝尊崇佛法,奉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为国师,虔敬有加,屡献宝以为供养,此唐卡应属其一无疑。本唐卡于 1940 年代由锡金札西南嘉法王赠予英国友人,自此流入西方。尽管流传至今虽已五百多年,惟色彩依然鲜明,品相上乘。

此御制刺绣唐卡备众美,通古今,意象深远,工艺绝伦,洵为迄今市场上最重要的亚洲艺术品。唐卡幅面甚大,高逾三公尺,阔两公尺。通体以金线和五彩丝线绣成,正中的红夜摩显忿怒相,怀抱粉红身的明妃毘院利金刚,明妃左腿缠绕红夜摩腰身,右上具「大明永乐年施」款,据考与西藏拉萨大昭寺现藏两帧刺绣唐卡制于同时。

唐卡特点与小贴士

唐卡画幅大小悬殊,大者如布达拉宫的无量寿佛国唐,长55.8米,宽46.8米;小唐卡有之长约75厘米、宽约50厘米。

唐卡与其他传世画一样,不宜曝晒或置于潮湿处,由于唐卡具有特殊性,也不适合悬挂或摆放在卧室、厨房与卫生间等处,家中玄关或客厅倒是不错的选择。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唐卡可以镇宅辟邪祈福,供观礼供奉之用,今人作何感想全凭诸位理解。

部分唐卡预览如下

▲十八世纪莲师八变(尺寸:70*45)

▲文殊菩萨(尺寸:95*55)

▲阿弥陀佛(尺寸:90*65)

本文源自头条号:非遗保护与传承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佛教唐卡一般做什么用?什么是唐卡?

唐卡是藏语(Thang-ka),也叫唐嘎、唐喀,是西藏的卷轴绘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

Copyright 81066.cn Rights Reserved.||Theme by Cn+网络, Soft by ZBlogPHP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业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