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工艺|唐卡——众生藏在笔尖上的佛国

  • 时间:5年前
  • 浏览:642次

唐卡你知道吗?藏族代表性的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非遗上头条# #唐卡#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代表性的艺术,兴起于孙赞干布时期,#唐卡# 藏族中意思是“松树”,是一种画在布幔或纸上的画像。 白度母 明王 文殊菩萨 唐卡 细节 穹顶画 细节 各路菩萨 牦牛 唐卡 #非遗# #唐卡文化传播# [开心一刻] 感谢鉴赏,欢迎

藏族唐卡,也叫唐嘎,是藏文音译,是用彩缎织物装裱成的卷轴画,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画种。

▲印巴尖措大师 唐卡画册集《梵呗》(图源:BYDO)

它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唐卡”的画芯和装裱都离不开棉、麻、丝、帛这些农业文明的成果。

▲装裱完成展示(图源:BYDO)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由于自然、历史的原因,唐卡的起源无从考证。据传,吐蕃赞普(观音佛的化身)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画像,这就是第一幅唐卡:相传,这幅唐卡由果竹西活佛藏入白拉姆神像腹内。作为科学考证,这些传说恐还不足为凭。但就绘画艺术而言,最早(可查)可溯及卡若新石器时代,到吐蕃王朝时,绘画艺术已臻完善。唐卡作为壁画的廷展,最迟也在七世纪中叶以前就已出现。早期唐卡因经过朗达玛的灭佛,已无迹可寻:现存唐卡除有少数宋元时期的作品外,大多都是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时的集体作品。

▲松赞干布画像(图源:BYDO)

唐卡,在罗桑嘉措以前都是民间画师供奉给寺庙的零散作品,从五世达赖起,成立了相当于画院的机构,唐卡创作进入了专门化创作时期。后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时,成立了“拉日白吉社”,也就是官方性质的画院。这一举措,无疑推动了唐卡艺术的向前发展。唐卡绘制也逐渐出现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门唐”(系药师佛像)派。院内的画师都有职称,画艺最高的称为“乌钦”。西藏绘画史上最后一名“乌钦”就是唐卡绘制大师扎西次仁先生,扎西次仁也是健在的唯一的“乌钦”。

唐卡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一般中心位置是描绘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着中心人物,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每轴唐卡画一般描绘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安排得生动活泼,把整个画面统一在大的基调上,使构图很完整。有的唐卡面积一般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构图很完整,十分壮观。

▲四臂观音唐卡(图源:BYDO)

绘制唐卡是一件非带严肃的事,画师动笔前需专心修行数日,以期达到养性凝神的目的,画师一般都很少在画作上留名,因为他们视绘制唐卡为一种奉献或修行的行为。

▲正在绘制唐卡(图源:BYDO)

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

唐卡的主要类别

唐卡最常见的尺幅是条幅形,底边留有很大的空白,尺寸一般是长75厘米,宽50厘米,除条幅形唐卡外,还可以看到横幅形唐卡:这种唐卡大幅的长1.10米,条宽约3.5米。

根据制作唐卡所用材料,可以将唐卡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另一种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

国唐(丝绢唐卡),根据丝绢材料的不同,“国唐”也有以下五种:

▲时轮金刚 绢本刺绣唐卡 清代(图源:中国唐卡艺术)

绣像“国唐”:这是一种用各种不同的丝线经手工刺绣而成的唐卡。

▲绣像吉祥天母唐卡(图源:BYDO)

丝面“国唐”:制作这种唐卡是将各色的丝绢切成各种形状的布块,然后再用针将拼成画面的各色布块缝接起来。

丝贴“国唐”:这种唐卡与相似,只不过是将切成的各种彩色布块用胶粘在画布上组成画面。

手织“国唐”:一种用丝线经手编织而成的唐卡。

▲缂丝四臂观世音菩萨唐卡 局部(图源:BYDO)

版印“国唐”:这种唐卡是用墨或朱砂作颜料用套版直接印在丝绢上,套版主要用木版,偶然也用铜版或铁版。

止唐(绘画唐卡),由于唐卡的画法多种多样,“止唐”也有好多种。人们主要是依据画背景时所用颜料的不同色彩来区分“止唐”的种类:

▲无量寿佛 朱红唐 清代(图源:中国唐卡艺术)

彩唐:一种用各色颜料画成背景的唐卡。

▲文殊菩萨唐卡 局部(图源:BYDO)

金唐:一种用金色颜料画背景的唐卡。

▲弥勒菩萨唐卡(图源:BYDO)

朱红唐:一种用朱红色颜料画背景的唐卡。

▲大日如来佛|五方佛 局部(图源:BYDO)

黑唐:仅用墨色画背景的唐卡。

▲释迦牟尼佛长卷 局部(图源:BYDO)

版印“止唐”:这种唐卡的制作方法与制作版印“国唐”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国唐”印在丝绢做成的画布上,而“止唐”则印在棉布做成的画布上。最大的“止唐”长3米,宽2米;最小的“止唐”仅长30厘米,宽20厘米 。

唐卡的主要特点

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有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

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

▲白文殊菩萨 局部(图源:BYDO)

藏人的修行: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郎卡杰唐卡艺术

在藏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中有许多奇特的艺术形式,唐卡艺术就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民族艺术,被誉为绘画艺术的一枝奇葩。 郎卡杰大师被尊为“神变画师”,“郎卡杰”意为“天空的装饰者”,他是一位具有开创性的唐卡绘画大师。 【唐卡—藏族百科全书】 唐卡

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

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

▲织锦金线无量寿佛唐卡(图源:BYDO)

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

唐卡颜料工艺

唐卡的绘画过程,工序繁多,时间往往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唐卡采用的全是本地产的天然矿、植物颜料,如金、银、玛瑙、珍珠、朱砂、赭石、藏红花、茜草、大黄等,颜料经多次研磨,调胶时还要加入少量牛胆汁防腐,因此色彩鲜艳而经久不变。

▲矿物研磨、调色(图源:BYDO)

唐卡用金的地方很多,藏族画师对金的质量要求很严格,所用金粉都是纯金,为了增加描金部分的亮度,还要用一种称作“勒子(猫眼石)”的石头在施金的部位反复磨擦,使其更显金碧辉煌因此好唐卡价值不菲。

▲画笔工具(图源:玩转西藏)

唐卡色彩工艺

唐卡在施色方面,有独特的讲究,重彩底色约分为红、黑、蓝、金、银五种。红唐卡多绘佛本生故事,风格富丽。黑唐卡多绘护法神、金刚一类镇妖降魔的内容,并施金色勾线,画面威严庄重。蓝唐卡则多绘欢喜佛、胜乐金刚一类题材,有吉祥喜庆之意。金、银唐卡,画面富贵典雅,色彩单纯辉煌。

▲着色过程(图源:BYDO)

有时画面底色还随“地界”至“天界”的内容变化而变化,如地狱画了护法神降魔,底色则以红色为主;随着中间夹侍菩萨的出现,色彩逐渐变蓝;到了天界,便是一片湛蓝的底色。此外,白于色彩被作为表现神佛容貌、性格的一种手段,因此常以白色表现平静、和蔼、善良;红色和深蓝色表现强悍好斗、凶猛狰狞,出巧妙地把大块的红色、绿色、青色和蓝色并列使用;金色代表多种颜色,表现出一种神圣的气氛。

▲勾金线过程(图源:BYDO)

唐卡艺术是千百年来藏民族在文化、历史的发展中积累的重要文化遗产,是雪域高原文化瑰宝。它的兴衰与藏传佛教发展密切相关。唐卡的研究,对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诸多方面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

2008年,唐卡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唐卡代表性传承人

桑吉才让,男,藏族,现为同仁县热贡唐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青海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同仁县热贡艺术协会会员。

▲匠人桑吉才让(图源:荣宝斋在线网)

1988年,桑吉才让出生于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隆务镇吾屯下村一个藏民家庭。作为当地著名的藏传佛像雕塑家的儿子,桑吉才让没有子承父业从事佛像雕塑,然其父亲的艺术基因在血液中遗传,其通身上下涌动着与生俱来的艺术细胞。

8岁入室跟随国家级工艺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夏吾才郎大师学习唐卡绘画,桑吉才让跟随夏吾才郎大师学习的是勉唐派唐卡绘画。

▲匠人桑吉才让(图源:笔间里的风景)

勉唐画派是唐卡影响最广的画派之一,桑吉自小喝着醇正的唐卡母奶长大,作为正宗道地的正脉传承者,桑吉才让作品的敷色、用笔、起止、收束,始终不温不火,精准到位,这不光是他画技的本事,更是他的一种心灵俢为,一种澄澈寂静的内心外化

作为藏族艺术家,桑吉才让对唐卡有使命有担当,没有如其师辈的唐卡画家安守家园,他出师后不久即走出家园,走出藏区,先是在京城访师问友,多方游学,深研唐卡传统,也不断向内地绘画艺术探奥,吸纳当代绘画当代造型艺术的养分,饱满自己的唐卡艺术。

他在游学中提高自己,也在游学中传播唐卡艺术,以自已的方式推动着唐卡艺术的流广。而其对古代国画中佛像的研究,更使他的唐卡作品有了份静谧的文气。

2006年,作品《释迦牟尼(唐卡)》,在第二届热贡艺术作品大汇展中荣获三等奖;

▲三世佛——主佛释迦牟尼佛(图源:荣宝斋在线网)

2007年,作品《文殊菩萨》在“第五届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中,荣获“源羚杯”二等奖;个人被青海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评为民间工艺(唐卡)制作高级职称;

▲文殊菩萨 26cm × 19cm 蓝唐(图源:荣宝斋在线网)

2009年,倾力手绘唐卡作品《五部文殊》;

2010年12月,被评为“热贡艺人之家”荣誉称号;

2013年,被评为同仁县热贡唐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2014,被评为黄南州热贡唐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被评为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获青海省文学艺术奖。

他的作品多次获奖作品遍及北京、上海、杭州、香港、台湾等地以及日本、美国等国,深受国内外文化艺术界、藏学界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桑吉才让作品(图源:天下诗艺)

桑吉才让身上有藏族艺术家的佛性,又有当下年轻艺术家的潮尚,是传统艺术的修行者,也是当代的艺术行动者。

▲三十五佛忏 117cm × 77cm 彩唐(图源:荣宝斋在线网)

若说传统文人画是感性的艺术,因情而抒,那唐卡艺术应属理性艺术,神遇而迹化。文人画是抒怀的,唐卡画是匠心的,匠心才可独造,才可神造。匠心是一种修行,一种艺术的修行,笔尖上的修行。

-END-

编辑:肖晓 排版:张小糖 审核:邹深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匠人百科、天下诗艺

图片来源:荣宝斋在线网、天下诗艺、笔间里的风景、BYDO、玩转西藏、中国唐卡艺术(特此感谢图源!)

本文源自头条号:望海文化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甘南藏族唐卡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唐卡的历史可追溯到吐蕃王朝早期,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修建布达拉宫等大型宫殿,促进了藏族绘画艺术的发展,在此情势下,藏族唐卡应运而生。 藏族唐卡多在纯棉布上绘制,也有在羊皮上绘制

Copyright 81066.cn Rights Reserved.||Theme by Cn+网络, Soft by ZBlogPHP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业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