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卡”,是藏语的音译,又名“嘎乌”,指护身佛的盒子。盒子里一般装有小佛像、印着经文的绸片、舍利子或者甘露丸、由高僧念过经的药丸,以及活佛的头发、衣服的碎片等。作为护身、减小业障和增长修行之用。
扎卡(嘎乌盒)其实就是小型佛龛,通常制成小盒型,用以佩戴于颈上,龛中供设佛像。密宗行人于出门时佩戴,一者祈求本尊加持,二者于修法时可取出供奉,为随身之密坛。嘎乌盒有两种一个是泥土加上藏药及高僧大德的头发骨灰制成,另一种则是缩小版的唐卡绘画。藏盒里一般装有小佛像、印着经文的绸片、舍利子或由高僧念过经的药丸,以及活佛的头发、衣服的碎片等。如果扎卡又经活佛念过经,加持过,就更珍贵了。
佩戴扎卡,一方面有护身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有装饰的意思。习惯于漂泊游牧的藏人,行走于山川江河,随水草而居,身在无尽的旷野,天地苍然,而生命往往悬于一线,其心灵更需神灵的呵护,故有佩戴嘎乌作为护身法物的传统习俗。
由于出于尊敬的心理,有人认为直接佩戴佛像是对佛的不尊敬。因为佛像直接和人的皮肤接触,属于污渎佛像的行为,所以会用扎卡来把佛像装起来再佩戴以减小罪过。
微唐扎卡以纯手工打磨的棉麻唐卡画布为载体,使用纯天然的矿物颜料和纯金粉绘制。无论从构图,佛像比例度量衡,到上色,再到线条、图案、金线勾勒,最后完成法相的开脸开眼,由上师开光加持装藏,都非常严格和讲究。包上精美金属噶乌盒,使其更加庄重、美观,并且更为方便的平时佩戴,供养!
被誉为“藏文化百科全书”的唐卡究竟是什么?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艺术 唐卡(thang-ka),在藏语意为“松树”,是一种画在布幔、纸上的画像,可随意移动,便于收藏。 其绘画题材广泛,内容多以佛像和经变故事为主,用图符造型阐释深邃奥妙的佛教哲理,以达传播教化众生目的,被誉为“藏文化百科全
虽然扎卡非常小巧,但是也是按照传统的唐卡样式进行创作的。一个步骤都不会省略。
“扎卡”有金、银、铜造的三种,银制的较普遍,形状大小不一样。男子用方的,女子用圆的,挂在脖子上,垂在胸前。
在泰国地区,扎卡的使用也是非常多的。在我们中国大陆地区,我们佩戴的佛像多数是用玉石、水晶等材质来雕刻而成的,而在泰国和西藏地区佩戴的佛像多数是用香灰、寺庙泥土、高僧加持物、舍利子、甘露丸等通过研碎再用模具压制成佛像的,泰国等东南亚地区称这种佛像为“佛牌”,而西藏地区称这种佛像为“擦擦”。由于这样做成的佛像不能遇水的而且比较容易损坏,所以它们就会用嘎乌盒来把佛像装起来佩戴,以起到保护和防水的作用。
喜欢的话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不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