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的色彩特点 唐卡的制作艺术

  • 时间:5年前
  • 浏览:699次

公元18至19世纪布本设色白伞盖佛母唐卡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白伞盖佛母全跏趺坐于杂色莲台上,呈微嗔相,右手向外伸出,掌心向外,左手持大白伞盖于胸前。 白伞盖佛母具有强大的护国佑民功能,受到广泛的崇拜。 上方右侧是忿怒秽迹金刚, 根据主尊上方正中肩头的剑与经书标志,推断或是宗喀巴大师。 上方左侧是立姿秽迹

传统的西藏唐卡绘制工艺极其复杂,无论是色彩的调配,还是唐卡绘画中色彩的运用,都极其严谨和考究。

画唐卡前首先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就颜色而言在你所要画的唐卡上所需要的各种颜色事先要配出来,不仅是主色,还要配出多种混合色。如果你能自如的配出各种混合色和掌握其规律及特点就对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季节的差别等都能够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地加以表现。藏区本地产的五种主色有白、黄、红、青、绿等原色相配所产生的各种混合色叫副色。下面对五种主色的加工方法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石黄与雄黄主要产于康区,属矿石类。其加工方法首先在平滑石槽内干磨成粉,然后在石臼内湿磨三至四天。印度河产的自然黄丹是一种非常难得的矿石色。在铝表面寄生的黄丹加工方法是在热水中浸泡后用纱布过滤干净即可。如有咸味将来其颜色会变黑,因此需用清水反复冲刷,此类称印度黄丹。

2.藏青、石绿色产于尼木县和甲绒地区,这两种颜色源于一种矿石,经过加工后才分离成两种颜色,首先将其矿石砸碎后用石磨磨成粉,然后放进陶罐内加几滴植物油再加适量的水煎熬,浮在上面的是松儿石绿色,沉在底部的是藏青色,应分开保存。另外,在石臼内湿磨五至六天后在水中自然沉淀出的最上面一层为淡青,二层为三青,三层为二青,最底层为头青。

3.绿色也按同样的方法分最上面一层为三绿,二层为二绿,底层为头绿。这类矿石颜色永不变色。

4.洛扎免塘人免拉·顿珠时期产于洛扎地区的大红色叫“免采”,其颜色可于印度红媲美。因封矿而早已无法开采。有时在雨水冲下来的泥中可捡到少许。后藏地区也产一种色相较好的大红叫“藏采”。以上两种称自然红,其加工方法是首先把矿石磨成粉,然后在石臼内湿磨五天左右即可。有一种从银中提取的大红叫朱砂,产于内地和印度,这种红由于质量好属于常用色。

5.“仁布白粉”产于后藏仁布地区,其加工方法是首先把白色石磨成细粉,然后在石臼内湿磨七天左右即可。“羊井白粉”产于羊八井地区,它是一中白色土粒,其加工方法是把它放进大罐内加水揽拌后用纱布过滤,沉淀一夜后把上面的水倒出,底部的白土晒干即可,其主要用途是加工唐卡的画布和画壁画的时候打底色(色基)。花青产于察隅地区,是一种叫“欧然”的草加工所得,其加工方法是把此草采集下来阴凉处凉干保存,当需要时用开水浸泡后即可。

还有一中青色产于印度,可能是矿石累,其加工方法是在铁罐内湿磨两三天后晒干保存。胭脂色产于察隅地区的一种黄色树皮内,其加工方法是把树皮砸碎与许康草一起包在纱布内,在罐中加水煎熬,把胭脂色熬出来,再把胭脂水一点一滴的慢慢倒入瓷碗内,在微火上让水份蒸发出去,最后成为粘状时捏成丸粒保存。

画唐卡用什么颜料最好 唐卡的制作流程

唐卡最神奇之处就是它们的颜料都是纯天然的,传统唐卡绘制所采用的材料极其讲究,制作工艺也相当繁琐耗时的。 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 全部取自天然物质, 以产于雪域的天然矿物、植物为主要生产原料, 色泽纯正、品质优异, 耐光极佳、耐候性极强, 事实证明其历千年

许康草产于不丹巴珠地区一种叶子呈黄色的叫“帮则马库”的植物,采集后在阴凉处凉干保存。另外长在阴山处的黄莲花也可以代替许康草,把它泡在开水内加少许的碱就能泡出颜色。制作墨的原料是采集的油灯渣子或剥去活青油松的皮,在火炉上累封五六个无底陶罐,然后炉内开始燃烧油松皮,除了最底层的陶罐外,上面几个陶罐内的烟尘刮在铁罐内加清胶水,放在火上加温后适力细磨,当发出喳喳声时达到了标准,还要反复凉干。

以上就是关于唐卡的色彩特点与制作艺术的相关解答。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原作者及各位读者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脱

图文皆来源于古玩交易网,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源自头条号:中华网佛教频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公元18世纪布本设色佛传故事唐卡

这幅唐卡是佛传故事组画中的一幅,其场景表现佛从尼连禅河沐浴出来以后,要到菩提树底下入定,决意悟道的场景。 佛左手施与愿印,立于树下,作欲行走状,颇有古风。画面右侧供踏和供几上,摆放五欲供,狮形香炉口中吐出香烟,袅袅升入空中,颇有汉风。供品之

Copyright 81066.cn Rights Reserved.||Theme by Cn+网络, Soft by ZBlogPHP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业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