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清代,唐卡走上了一个顶峰,在与内地的交流中,出现了新勉唐画派的“清宫中正殿风格“、”雍和宫风格“等有内地特色的风格。这是因为在清宫中,有一个专门管理藏传佛教的机构“中正殿念经处”,负责办理造佛像、供噐、法器等,其中设画佛喇嘛,专画唐卡。此外宫中设有主司绘画的如意馆,如意馆画师常与中正殿喇嘛合作绘画。雍和宫周边也有很多汉族人在绘制唐卡。
雍和宫收藏有一千五百多幅各种质地的精美唐卡,目前在我们能看到的唐卡中,最有特点的是下面三幅。
一是在班禅楼里面展出的《乾隆佛装像》,为宫廷唐卡的代表作
此唐卡中央主尊位置为身着黄色僧衣的乾隆皇帝坐像,开脸非常写实,是由如意馆画师,甚至极可能为意大利画师郎世宁所绘,画中其他佛像则由中正殿画僧绘制完成,而旁边的一些花草是由如意馆别的画家完成。
这种式样的构图其实是来源于“宗喀巴上师供养资粮田”,乾隆深深了解藏传佛教对蒙藏地区的影响,藏传佛教认为:汉族皇帝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深以为然的乾隆皇帝就将自己放在唐卡中被人供养了。
中正殿绘制重要的唐卡,都需要遵照皇帝的上谕或口谕传旨。乾隆皇帝更是身体力行,连佛像小样都亲自审看,完成后先呈御览。
因此绘制乾隆佛装像,如无乾隆皇帝亲自授意,任何人是不敢擅作主张的。他虔诚信仰佛教与一般百姓不同,归根结底是要神权为君权服务,告诉天下百姓,他不但是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是神界的领袖。这也是他为自己绘制佛像的根本原因。
乾隆佛装像存世极少,现已知的被不同机构收藏,比如雍和宫有“清高宗雍和宫御容佛像唐卡”两幅; 北京故宫博物院有“清高宗扎什伦布寺御容佛像唐卡”、 “清高宗普宁寺御容佛像唐卡”、“清高宗普乐寺御容佛像唐卡”;西藏布达拉宫三界殿收藏“清高宗布达拉宫御容佛像唐卡”;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有“清高宗御容佛像唐卡”。这其中年份最早,画工最精美的就是雍和宫所藏,能供大众近距离欣赏的,只有在雍和宫。
第二绝是在雍和宫第三进大殿永佑殿西墙上的堆绣《绿度母》唐卡
系笃信佛教的乾隆母亲钮祜禄氏带领宫女,以5000多块大小不等、色泽各异的绸缎缝制的唐卡,为典型的清代宫廷藏传佛教织绣作品。
原作因为年久日晒已经褪色陈旧,必须妥善保管。为了保护这个一级文物,2001年,北京抽纱研究所运用的内地丝绫堆绣立体工艺,把 “堆、绣、钩、编、盘、粘、絮”等多种工艺技术融合,历时八个月精心制作,为雍和宫复制了这件国宝。
整幅画卷全部选用真丝锦缎,共选用了4912块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真丝锦缎,进行仿旧染色68种,125片钩针品,56段编绳,22米盘线以及手工刺绣。既保持了原作的风格,又充分展现了当代抽纱工艺在继承传统并创新后的精华和巨大的创造力,同时也为文物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第三绝是悬挂在雍和宫万福阁大殿四周的《如意宝树佛本生记》
唐卡——那穿越千年的虔诚和信仰!(高清大图)
12至13世纪 金刚亥母唐卡 唐卡(Thangka)起源于西藏吐蕃王朝时期,是藏语中绘画一词的音译,至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其繁复斑斓的图像,亦被誉为西藏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在神秘纯朴的雪域圣境中,千年来虔诚的僧侣与信徒,透过缤纷的色彩与笔触,一笔一
系七世达赖喇嘛于乾隆十年(1745年)雍和宫改庙时献给乾隆皇帝的礼物,是雍和宫中最珍贵的唐卡,共计41幅,每幅长112厘米,宽78厘米。
“本生“是佛经的十二种体裁之一,是佛陀释迦牟尼的最根本的传记,描绘了释迦牟尼从最初发菩提心,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中积聚资粮,最后摧毁四魔而成佛的事迹(共一百零八个功业),是一部如同由枝干花叶果构成完整大树般的,讲述佛陀本身以及追随他学佛的菩萨圣者们的各种行为功业的完整故事集,因而被称为珍贵的“如意宝树”。
雍和宫这组唐卡,依其内容可分为四类:
1:以宣扬忍辱施舍为主题的,如舍身饲虎、割肉贸鸽等;以宣扬仁智、信义为主题的,如九色鹿等;
2:以宣扬孝悌为主题的,如善太子、猴王救母等;
3:以宣扬闻法、持戒为主题的,如大光明王、瞿楼婆王等;
4:除了有以上某些内容外,还有描绘佛祖成道前入胎、出生,太子习文练武的场景。
在每幅唐卡的上端,绘有七世达赖喇嘛像,据说该唐卡的内容是七世达赖喇嘛亲自讲授给弟子们听的,故画师在作画时,特意将其绘于上方。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雍和宫这组唐卡有其独创性,画师没有简单描摹以前的范本,而是赋予了个人的感悟,并以其高超的技艺表现出来。
据《章嘉传》载:当年,七世达赖喇嘛为祝贺雍和宫改建成为藏传佛教寺院,特赠送给皇帝一组按七世达赖喇嘛授意绘画的佛祖本生传如意宝树唐卡,并在第一幅背面亲书贺词。乾隆皇帝收到后,将唐卡拿起细看,正好看到写有“祝大皇帝福寿安康、祝雍和宫永远兴旺”的藏文殊胜祝词时,喜悦异常。
雍和宫上千张唐卡中,不乏还有其他精彩异常的,这里所说的三绝是大家在朝拜雍和宫的时候,可以看见的唐卡之中最有特点的。
作者:喜藏雅藏-吴之韡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