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唐卡作品《红船精神》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

  • 时间:4年前
  • 浏览:298次

藏族画家尼玛泽仁作品欣赏

微信号:qinglan33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尼玛泽仁,藏族,1944年出生,四川巴塘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四川省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尼玛泽仁

川观新闻记者 付真卿 摄影报道

7月22日,中国唐卡(噶玛嘎孜画派)绘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拉孟创作的大型唐卡作品《红船精神》捐赠仪式在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举行。这件作品将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

大型唐卡作品《红船精神》由拉孟及其学生历时9个月完成创作。作品宽1.7米,高1.2米。作品中心描绘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红船”上召开的场景。在这个场景周围,高悬的党徽代表党的领导,沐浴阳光的天安门城楼、蜿蜒的八达岭长城代表伟大国家。还有祥云、彩虹、仙鹤、白鸽、牡丹等图案,寓意国富民强、国泰安康,莲花寓意中国共产党人的高洁与无私奉献精神,向日葵则传递各族人民心向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整个作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实现国富民强、民族和谐的幸福生活。

失传近六百年“齐岗画派”领衔,唐卡五大画派在沪展示

已经失传了近600年唐卡“齐岗画派”是什么样的?在“齐岗画派”后,“勉唐派”和“钦则派”的传承又怎么样? 10月10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唐卡艺术精品展”在中华艺术宫开幕,展览共展出五大画派的唐卡作品70多幅,以展示唐卡艺术的悠久历史、独特的

今年51岁的拉孟,出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年龙乡,2003年来到成都定居,在吉福社区生活已经18年了。同时,跟随他在吉福生活的还有他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前前后后已有1400余人。他们中有汉族、藏族、蒙古族、彝族、维吾尔族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学生。拉孟依靠自己的绘画收入,免费教授他们唐卡技艺,并悉心照料着他们的日常生活,被吉福居民们亲切地称呼为“拉孟爸爸和他的孩子们”。

当地党委、政府了解到拉孟致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非遗传承人的情况后,给予了他很多帮助,会同民宗工作部门及街道社区,支持他建立起了绘画艺术交流中心和唐卡传承基地,中心也成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使各族群众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拉孟和他的学生们在这里充分感受到了民族团结友爱,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深受党和政府关心关怀的拉孟,从去年就开始着手创作《红船精神》,以表达对党的感恩感激之情。拉孟说,“党的政策好,让我从一个牧区的藏族孩子成长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想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我的学生们也参与了创作和绘制,过程中他们学习党史,汲取红色精神的力量,更加坚定了做中华文化传承者、民族团结推动者和脱贫致富带头者的决心。”

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专程来成都出席了捐赠仪式。郑茜表示,“保护、传承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博物馆的责任所在,能收藏这样一幅既彰显传统技艺又饱含时代气息的唐卡作品,意义非凡。”

本文源自头条号:川观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旅筑梦|用天然矿物做颜料历经数百年仍色泽亮丽!采风团走进唐卡画院感受藏族文化艺术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特派记者 周丰 发于拉萨 视频 洪亮 摄 7月20日下午,2021诗画浙江“文旅筑梦·走进极地那曲”采风团走进位于拉萨的西藏唐卡画院,参观收藏于其中的唐卡经典艺术作品,并在画室观摩学徒绘画,详细了解唐卡整套创作流程。 这座从布达拉宫出发

Copyright 81066.cn Rights Reserved.||Theme by Cn+网络, Soft by ZBlogPHP 加入我们| 法律声明| 网站地图| 业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