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为藏语译音名称,青海地区又称为热贡艺术。唐卡是藏传佛教专门用以绘制宗教图像的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实际上是用彩缎装饰后悬挂起来用于供奉的一种卷轴画。在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藏传佛教寺庙以及普通百姓家庭中都很常见。
唐卡无论在寺院还是民间,都是藏族人民生活中具有很高地位的艺术品,是藏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艺术门类。
唐卡的制作
1、画布
唐卡一般绘制在纯棉布上,也有部分唐卡绘制在丝绢上。唐卡的画布与传统国画用胶矾进行画布处理的方法有所不同。首先将纯棉画布绷紧在画框之上,并涂上一层牛骨胶(明胶)水,再涂一层白垩土或石膏粉,然后用石头在画布上反复进行碾压,使白垩土或石膏粉全部进入画布纤维的缝隙之中,从而使得画布表面平整而且光滑。
胶水的浓度需要掌握好,不能浓也不能稀。胶水过浓容易造成底色的开裂或起翘,胶水过稀又会造成底色不牢固,时间长了有可能出现脱落现象。画布经过如此处理以后,表面洁白、光滑、细腻,非常适宜绘制。随后即可在处理好的画布上起稿勾描了。
唐卡的绘制一般有着严格的规定,佛像的造型比例、姿势形态,背景的处理等都须按规定进行。勾描好画稿后,即可进行上色工序了。此后的唐卡绘制过程与传统国画的工笔重彩画法基本相同。绘制唐卡多使用矿物质颜料,植物性颜料使用较少。唐卡着色多采用平涂技法,分染技法、晕染技法运用比较少,其他方面基本与传统国画技法相同。
2、颜料
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基本来自藏区产的天然矿物颜料,也有少部分使用传统国画颜料。绘制唐卡的颜色可分为主色和副色两种。主色分为:白、黄、红、蓝、绿等色,一般都是矿物质颜色或是藏区特产的土质颜色。以上这几种主色之间相配所产生的各种混合色称副色。一般常用的副色有32种,如:黄白、红白、淡黄、橘黄、橘红、粉红、深红、胭脂红、淡蓝、深青、松石绿、草绿、粉绿、深绿、肉色、茶色、灰色、紫色、灰黑色等混合色。
将这些矿物颜色与明胶混合后即可作画。矿物色是靠胶定着在画面之上的,所以加胶的多少十分关键。胶量过少颜色颗粒之间结合得较松散,容易造成颜色的脱落。胶量过多时颜色表面会形成胶膜,不易使颜色颗粒很好地反射光线,从而不能显露出矿物色的真正魅力,且日后容易造成颜色的开裂或起翘。
唐卡中的流派|从远古到未来
《绿度母》这是一幅十分著名的唐卡,画的是绿度母的形象。其背后有题记为“热振的神”等藏文题记.根据度母左右两上角的阿底夏和仲顿巴形象,及造像风格和题记与建寺年代等综合考证被认为是1080年前,噶当教派僧人嘱当时画师为纪念阿底夏和仲顿巴而制的唐卡,
相较于传统唐卡艺术,现今唐卡收藏领域出现一种新形式——微唐。意指可以随身佩戴的微型唐卡。微唐的出现是延续了古时佛教中嘎乌盒的运用方式,将绘制精美、传承久远的唐卡艺术品装入现代形制的嘎乌盒之中,便于人们对信仰的膜拜。
微唐虽然是一种新形式,但是完全采用传统唐卡的绘制技艺,颜料的选择和画工的方式和传统唐卡一样考究。
微唐,在当前的唐卡收藏界,或者说在当前的文玩潮流中,已经拥有了较大的受众群体。很多热爱唐卡艺术的收藏者认为,这种微唐形式以及微唐在绘画水平上丝毫不输于大唐卡的凸出优势,为唐卡爱好者带来了更丰富及多元化的收藏品。
而对于很多时尚的文玩人来说,微唐的精美画作,设计精美漂亮的现代嘎乌盒,再与各种文玩串珠搭配之后,更有了令人无法抗拒的美感。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微唐领域中一家专业级工作室——「扎西出品-微唐」,微唐改变了传统唐卡形式,更加小巧方便、时尚美观、有表达意义,而功能上与完全满足传统唐卡的要求,更符合当下的审美和诉求,把传统手工和经典唐卡艺术结合起来,创造时代经典!
微唐画师凭借对佛造像的深刻领悟和多年的绘制功底,在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的前提下,让画作在25mm的画芯上完美展现。佛像神态生动饱满,细节无一缺漏,色彩层次丰富鲜明,使人望之既生清净欢喜之心,恭敬佩戴定会增进缘主福德,智慧。